过度消费导致夫妻反目
李某与刘某结婚已近十年,期间育有一子,购有房产一套、汽车一辆。本应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,却因夫妻消费观念不同,妻子过度消费、不听劝阻,理念分化、缺少沟通而使矛盾积少成多,感情破裂。最终,妻子李某向周口市沈丘县人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。
耐心沟通调解离婚
刘庄店人民法庭张保华法官接到案件后,积极贯彻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精神,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优势,妙用释法明理、调解协商等手段化解矛盾纠纷。第一时间和原、被告双方取得了联系,耐心的沟通说理。因当事人双方各执己见,拒绝调解,只能先弃“调解”而选“判决”。开庭前,双方带数名证人,提交上百页的借贷、转账、消费记录,对共同债务问题寸步不让。张保华法官对该案件认真梳理,了解到李某在郑州经营服装生意,丈夫刘某在建筑工地干活,没干多久妻子就想着在郑州买房买车,由于没有挣到钱,他们就套十几张信用卡套现,花借呗网上贷款等购买房屋一套及车辆一辆。后因还不了房贷及车贷,又回老家贷款二十多万元。李某深感生活压力大,双方为此经常生气吵架。张保华法官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并从情、理、法三个角度多次释法明理,促使当事人理性看待财产,重视孩子未来成长,争取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当事人双方最终主动要求调解,张保华法官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电话沟通,使双方就子女抚养、共同财产、共同债务、婚前嫁妆等问题达成离婚协议,为这段不幸的婚姻画上了句号。
倡导理性谨慎消费
曾几何时,消费主义当道,一些人崇尚及时行乐,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,花钱大手大脚,过度消费、超前消费、透支消费比比皆是。己能力尚未达到时,对自己多一些规划,多一点要求和克制,才是对家庭和感情有所担负的表现。然而理性消费,不花冤枉钱,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习惯,才是对个人、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