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7日8时许,在周口市区汉阳路和颍河路交叉口附近,一位骑电动三轮车的86岁老人经过减速带时,由于车速过快,不小心摔倒在地。老人摔倒后摔破了头,血流不止,周围有很多市民围观,但没人敢上去扶一把。这时,途经此处的齐先生毫不犹豫地把老人扶起来。由于老人坚持不去医院,齐先生和另一位好心市民一起把老人送回了家。
当日,记者接到报料后及时找到了齐先生,但齐先生就扶老人一事不愿意多说什么,简单介绍几句后,他就转身骑车离开了。走之前,齐先生告诉记者:“老人摔倒了怎能不扶,不扶不中!这都是小事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谁家都有老人,互相帮助是应该的。”(5月28日,周口晚报)
老人摔倒后“能不能扶”、“该不该扶”?这个话题一直是社会舆论争论的热点。
“当时这位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自南向北行驶,速度非常快,在过路口处的那个减速带时,车身发生倾斜,车子摇晃着向前行驶了六七米又转了两圈后侧翻,老人当即摔倒在地,一动不动,头上还流了血。”目睹老人摔倒过程的一位烟酒店老板对记者说,老人摔倒后,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但是没有人敢上前扶老人。此情此景,如若不扶,老人的生命危在旦夕;如若扶了,万一赖上自己,怎么办?我想这是多大数围观着的心态吧。
这时,送完孩子上学准备回家的齐先生路过事发现场。齐先生说:“当时发现有人围着看什么,没在意是有人摔倒了,我都离开十多米了,但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,就回过头去看看,结果发现有一位老人摔倒了,我立刻把老人扶了起来,这时有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了120,当时老人已经恢复意识,并且能说话了,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,老人始终不愿意上救护车,我以为老人怕花钱才不去医院,就拿出300元钱,不过老人还是不愿意上救护车,也不说家里电话,120没办法,给老人处理了伤口后就离开了。”
人群中的一位老太太认识摔倒的老人,说他住在交通大道与汉阳路交叉口的华源新区。了解到老人的具体家庭地址后,齐先生和一位热心市民骑上老人的电动三轮车把老人送回了家。
“老人摔倒了怎能不扶,不扶不中!”多么朴实的话语,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。齐先生出手扶起了摔倒受伤的老人,他扶起的何止仅仅是一位老人,他扶起的是社会的责任感,是新时期的新风正气,是传递的爱的气息,唤起的是更多的让人在他人为难之时伸出的援手的勇气。
请为摔倒受伤的老人的世民点赞,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,重塑社会新风气!